咨询电话:0000 - 0000 - 0000

黄镇丨梅山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祭祀活动

作者:黄镇 2022-04-11 11:48:56 来源:新化房产网

编者按:黄镇先生(1932—2005)是早期研究梅山文化的知名学者,研究领域主要是民俗信仰,常以老家湖南省隆回县西部的沙子坪乡为田野点做调查,研究比较扎实、深入。本文是他的第一篇关于梅山民俗信仰的研究文章,以沙子坪乡的梅山神信仰(即三洞梅山信仰,又称梅山教)现象和师公主持庆梅山仪式为个案做调查研究,在1995年新邵县主办的湖南省首届梅山文化研讨会上发表。


梅山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祭祀活动


文/黄镇


名不见经传,像不上神龛的梅山神,大抵就是梅山文化区域里的土特神灵了。《中国百神全书》《中国寺庙200神》甚至在《中国鬼神精怪》等宏篇巨著章节中,以及鲁班仙师门下七十二匠的座次里,都没有给“梅山神”以一席之地。然而在梅山文化区域里的“梅山神”,就极为普遍、活跃、显灵。


身世寒微的梅山


从民间流传的梅山教派而言,梅山神出身寒微,官品甚低,管辖范围很小,统领的事务也是别的大神高神贵神所不屑一顾的。追其源流,民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倒路梅山张五郎是梅山教派的始祖。传说他在古州太上老君那儿拜法,被太上老君的独生女儿急急如律令看中,私下教了他不少的神功仙法。学成后领着急急如律令回到自己的梅山洞寨,设坛收徒,布道传教。功满果就仙逝,成为梅山一方之神,辖管山岭坳沟,统领飞禽走兽。


张五郎还是个俏皮浪漫的神灵,他除了坚守本职之外,有时闲聊无事,还往往去捉弄那些闯山野走夜路的行人。这不仅是民间的一般传说,我自己就曾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怪事:那是1946年深秋时节的一个夜晚,随三叔、大哥一块在离家一里多路的流芳冲里捉青蛙,当晚的青蛙越捉越多,总舍不得离去,一直到万籁俱静的午夜一点多钟,才往回走,可是走来走去,总是在这条冲冲里打圈圈。本来在自家门口的这条山冲的路径真是了如指掌,熟得不能再熟了,连有几个田坝口子,有几处坑坑洼洼都记得清清楚楚。但那天晚上硬是走得蒙头转向,始终未走出回家的路来。直到雄鸡开叫,东方发白,才三步两步回到了家里。最后我问三叔是什么原因?三叔板着面孔回答说:“小家伙,你还问哩,碰到了倒路鬼咧!”这恐怕就是倒路梅山张五郎把我们捉弄了一场啊!这种现象,不知科学上如何解释,而我却一直记忆犹新。


民间第二种说法,传说有一位住在靠山临水古梅山脚下的茅棚里,终生行善好施,专为孕妇排忧解难,临产接生,确保母子平安的接生娘——梅婆蒂主。她在众多的接生中,曾遇到过五个因难产而造成母亡子活的惨象,于是她把这五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收养起来,并都抚育成人,尤其三个男孩还都练就了一手盘家养口的绝好工夫。老大扶燕山上山打猎,铳无虚发,每每高兴而去,满载而归。老二李宗伯平原放鸭、立梢成圈,鸭成队列,无一走失,膘肥蛋多,糊口不愁。老三赵公得,浑号三哑巴,他不与二兄争强好胜,独自下水捞鱼打虾,也是网鱼成堆,伸手自来,真是架起铁锅烧起火,捞起鱼虾就下锅。


 

傩戏表演剧目《下洞梅山》


久而久之,三兄弟练就的打猎、放鸭、网鱼三门绝技,真是炉火纯青,远近闻名。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茅棚里就根本难容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了,于是三兄弟就在这梅山脚下选了三处避风遮雨的洞穴,立洞称王,设坛授徒,传授各自技艺。从此,凡是学打猎玩铳技艺的,就去梅山上洞里找老大扶大王——扶燕山。要学放鸭赶梢技艺的,就去梅山中洞里找老二李大王——李宗伯。要学捞鱼打虾技艺的,当然就去梅山下洞里找老三赵大王——三哑巴赵公得了。后来人们把梅山三兄弟统称“三洞梅山”,即上洞梅山、中洞梅山、下洞梅山。


梅婆蒂主因其三个义子立洞成王,授徒传艺,名声大震,自己的身份也相应地提高了。人们以其是家住梅山脚下一位贤慧的老太婆,又是抚育三洞梅山登仙成神开头发蒂的慈母,故几经演化传颂称为梅婆蒂主。梅婆蒂主不仅抚育了三洞梅山,还养大了两个义女,梅一姑因丈夫赌钱成癖,规劝无效,气愤吊颈丧命,成为吊颈伤亡;梅二姑因难产丧生,成为产难伤亡。她们成了伤亡鬼后,无以生计,就跟三位兄长度日,所以每当某处祭庆梅山时,也得把五路伤亡请去喝点残羹剩汤。


他们这种关系,在民间广为流传。“庆梅山”(还愿心)中当履行“蹈梅山”(亦称和梅山或踩梅山)这堂法事时,就有很好的叙述。当师公扮演五路伤亡和三洞梅山等神鬼之后,最后扮演出场的是梅婆蒂主,只见她手柱拐棍,头扎黑纱,一步三蹴,蹒跚而来,开腔道白:“大伢子,你个冒记性的,一支鸟铳丢在这里,也不收一收。二伢子呃,你个冒捡收的,一根鸭梢倒在地上,也不捡一捡。三哑巴呀,你个冒划算的,一幅鱼网堆在这里,也不晒一晒。一姑叽,你的吊颈绳用了,不赶快取下来,还挂在这里怪难看的。二姑叽,你用过的剪刀,不收进蓝子里去,还放在这地上做么果啰!”这一路道白,就清楚地指出,这是一位勤劳持家的慈母在唠叨着儿女们不该把日常用具乱丢乱放不爱惜。梅婆蒂主还接着说道:“坐堂师傅呀,此处还来不来得,停不停得,坐不坐得?”在一旁敲锣打鼓的师公搭腔道:“来不得,停不得,坐不得。”于是梅婆蒂主接唱:“社王崽、檀主崽、梅山崽,五路伤亡崽呃。此处不能来了,不能停了,不能坐了为娘的也无可奈何了,只好带你们到清凉树下去歇脚。离了离了真离了,离了此处不再来了,皇帝离了金銮殿,我娘娘崽崽今日也离开这个舍财店。”

 

傩戏表演剧目《梅婆蒂主》


民间流传“围山打铳,十场九空”“赶梢放鸭,一世冒呷”“捞鱼打虾,饿死一家”等几句俗语,大致就是指梅山神不仅身世寒微,而且成神之后,也没有领受人间香火固定的仙阁神庙,一般寄托在村前村后的清凉树下(则限于四季常青的松、柏樟、株等树),在这里铺缸设坛,向来往行人讨点香火糊口。据说坛前有一把弓箭,当行人过往坛前时,他即作孽造祸,开弓将人射伤,然后伤者自会备足三牲祭礼,来清凉树下祭祀,这样,梅山神也就自会饱食一顿。如果伤势过重,说不定受伤者还会许愿庆贺一番,届时更能如愿领受。所以,小时候我们出村放牛,长辈们总是一再叮嘱:千万别去清凉树下放牛,以防梅山射箭。不过,有时不懂事的牛偏偏走到清凉树下去啃草,把树下坛钵踩个稀巴烂,梅山气极,举起弓箭就射,但射来射去,牛还是无动于衷,迟迟不肯离去,这时放牛伢子想起了长辈的嘱咐,走过去仅用竹梢往牛背脊上一抽,牛就飞快地离去了。从此,梅山神自愧法力不如放牛伢子,还油然产生对放牛伢子的三分仰慕哩。


遇合有缘成梅山


民间广为信奉的梅山神,不是像其它神灵那样,指名道姓,具体到人,如佛祖菩萨专指乔答摩、悉达多,太上老君专指李冉,关圣帝君专指关云长,茶神专指陆羽……而梅山文化区域里的梅山神,却芸芸众生,数不胜数,甚至比仅管一方土地的土地神还多得多。有山上走的,水上游的,平地行的,屋里住的树上蹲的,石头上坐的,也有死的活梅山,活的死梅山。如此众多的梅山,不成坨成堆了吗?好在有严格的管辖范围,在山上的梅山,就有大山小山,这山那山之分;在平地上的梅山,就有地段区域和这条冲那个坪之分;在屋里的梅山,就有村庄院落,里弄槽门之分;在水上的梅山,更有江河溪涧,塘池湖库之分;在树下石上的梅山更好办,古树奇石遍地皆是,独占一树一石,自不会相撞相碍。原则上,山上的梅山,属上洞梅山扶燕山流派专管飞禽走兽、赶山围猎;平地上的梅山,属中洞梅山李宗伯流派,专管架棚扎营,流动放鸭;水上的梅山,属下洞梅山赵公得流派,专管游鱼跳虾,下网捕捞。


芸芸众生的诸多梅山,他们的产生发展也是很独特的,既不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血缘关系,也不是拜师学徒辈辈承继的师徒关系,更不是有何种丰功伟绩受皇封恩赐而产生的。从民间广为流传及作者目睹亲历,似乎是由一种内在的缘分加天然的遇合而出现的。小时候,在我的家乡隆回县沙子坪一个不足五里之遥的几个村落里,同时代就有五、六个梅山,其中有还活着健在的梅山,也有死后作古的梅山,我的祖父黄祥林,就是其中的梅山之一。他们之所以成为梅山,听长辈们介绍,主要是那些遇合有缘的人通过:引哨寻洞、游梦访洞、奇遇落洞和艺精归洞等四种方式而产生成为梅山的。


1.引哨寻洞


民间本来有一种告诫青年小伙子早晚莫吹口哨的习俗,其原因是怕引梅山出洞,勾鬼魔缠身。但是有仙缘神气的人却偏偏喜爱吹口哨,不管上山砍柴,下水摸鱼,还是早出晚归,总是把口一撮,就悠悠扬扬地吹几声口哨,声波飘荡,附山应谷。据说,有缘分的人,只要每天早晚独立自家门口,面对南天,挺胸静气吹响三声口哨,坚持七七四十九天,梅山神就自会寻声而来,与你相随相伴。自此,就精神恍惚,总觉得梅山似乎紧随身边,不时耳语几句,指点何事可行,何事而不可为。尤其是当天准备上山围猎,下河网鱼出发前,这种耳语更加具体细致,指出今天何方有空,可以放心而去,何方不空,就决不能鲁莽行事;哪个山头何处坳沟,哪条河流何处潭湾有货,按照耳语指点行事,保管满载而归。


 

傩戏表演剧目《上洞梅山》


2.游梦访洞


有的有仙缘神气的人,自己也糊里糊涂,不知不觉夜夜梦游梅山洞府。就是每当夜深人静,他就独自说起梦话来,俨然白天与亲朋戚友讲白话,谈家常一样,有问有答,有说有笑,有时还讲得手舞足蹈。同床的妻子往往被梦语惊醒,只见丈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哎呀!你们洞里真好玩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獐、麂、兔、鹿满山跑,鱼虾成群水中游,真是漂亮极了。”歇过一阵之后,只见他又讲起来:“告诉你,东山岭上明天有一公一母两只老虎要从那里路过,它们是去西山沟生儿育女,抚育后代,不要去伤害它们。”或是说:“对了,明天有一群野猎在南山坳里游荡,你可去收拾它们。”“好,晓得了。”随之鼾声隆隆,安然沉睡。第二天醒来,他可按照梦中的对答,上山围猎,下水网鱼,保管如梦验正。这样日复一日的照此下去,就说明他已人洞成了梅山。


3.奇遇落洞


不管是赶山围猎、挥梢放鸭,还是捞鱼打虾的人,都可成为梅山,但又不是人人能成为梅山,而是只有那些有缘份,偶有奇遇的人才能成为梅山的。据传,长期从事围猎、放鸭、网鱼的人,经常在深山老林,溪旁河岸的茫茫野外作业,其中个别有缘分的人,就与梅山交上了朋友,但这只是影形相遇,神人相交。当梅山通过考察,了解到此人已经功圆果成,就有意安排一个机遇,使你得道落洞,正式成为三洞梅山大家族的一员。当然这不是通过民主选举、上级任命,也不需任何手续的,只是当你偶遇某种离奇的事物,心灵顿觉一种神秘的感受之后,就叫落洞成了梅山,死后再经师公祭醮,就是正式的梅山神,可以设坛领祭,亦可自由赴坛领受多方香火了。


我的祖父黄祥林,本来是位非常勤劳殷实的农民,但很喜爱赶山围猎,慢慢练就了一手铳无虚发的好功夫。可能他就有这种缘份,一次去离家五里多的中洲文庙看戏回来,夕阳已经西沉途经一条深山老林的羊肠小道,发现路边茅草窝里蹲着一只野兔,眼巴巴地瞪看他,他即毫不犹豫地扣响了鸟铳,只见尘土溅起,兔毛飞舞,然而扒开草窝喜孜孜地捡野兔时,却无影无踪了,而一只一斤多重的大蠊蝈,却蹲在那里一动不动,提起来一看,原来是只缺了一条腿的山蠊蝈,当即肉惊心跳,周身发麻,他不敢怠慢,立即点燃一坨钱纸三根香、把它放走了。回到家里患了一场大病,自此落洞成了上洞梅山,村前村后方圆五里山山岭岭的飞禽走兽,在三天之内的活动行踪,就如关在自家的栏棚里一样,了如指掌。何时何刻某个禽兽要在何处路过或停憩,届时持铳到位,坐卡静候,保管百发百中。


与我祖父同辈人的石窝冲一个放鸭的老头刘来积,也是落了洞的中洞梅山。他那根九个节巴、一丈三尺九寸长的竹尖鸭梢,就很有点名堂。几百上千只鸭群,只要他把鸭梢朝天划三个弧圈,再向前摇晃三下,就由一只像民主选举产生似的鸭婆,率先站在鸭队前列,格!格!格!大叫三声,摇摇摆摆,缓缓向前移动,按照主人指定地方领队而去,到了予定地点,站着不动似乎又在等待主人发令,当主人将鸭梢朝天插地后,鸭群即解散下田,嬉游觅食。此时,刘来积老头或去集镇购买鸭食饲料,或进附近亲朋家里饮酒作乐,而鸭群却在鸭梢圈定的几块十几块田里的范围内活动,从不越雷池半步。

 

傩戏表演剧目《中洞梅山》


还有更奇怪的,无论是白天鸭群在野外觅食,还是夜晚鸭群歇息在用不足两尺高的竹片围起的简易鸭圈里,而刁钻狡黠又嗜好偷吃活鸡活鸭的狐狸、黄鼠狼,哪怕是垂涎三尺,也只在鸭群周围游来游去,就是不敢近前捕咬。据说,这都是那根鸭梢显灵、梅山护卫的作用。八十高龄的三叔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三个口馋又不信邪的小伙子,夜里去刘来积老头的鸭圈里,悄悄偷吃了一只鸭子,两个人就肚泻重病了一场,为首的那位被一块鸭骨头堵塞喉管,一口气冒来,还送了一条命。


成了下洞梅山的人,也有一些不可思义的名堂。也是与我祖父同辈人的曾家塅里一位叫曾昭聪的人,是捞鱼打虾的下洞梅山,当他来到某处水田或池塘捉泥鳅时,首先把捉到的第一条泥鳅的尾巴用口咬掉,再放回水里,然后开始捕捉,捉呀,捉呀不管捉到什么时候,也不管捉了多少斤两,等到再捉到那条咬去尾巴的泥鳅时,说明这里的泥鳅已经捉尽,纵或还剩下几条,也是当地梅山有意留下作为传种接代的,所以此时就应该洗手上岸了。据说,这只有落洞成了活梅山的人,才有这种法力。


4.艺精归洞


民间不仅信奉经常现影显灵的“死梅山”,更敬仰颇有一技之长的“活梅山”,就是指那些对飞禽走兽,鸭群鱼虾,从生育繁殖,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掌握得非常透彻准确,更能用巧妙的方法,十拿九稳地捕捉猎获的能人,喻之为“活梅山”。最近我与一位众口公认,本人也自认的“活梅山”——肖清仕先生有过多次的接触长谈。他赶山围猎,涉足于隆回、邵阳、新邵、洞口、武冈等五个县市的广阔区域,尤其对野鸡颇有一番研究,就其述及的内容来看,真可谓之为“猎获野鸡的专家”了。


野鸡以母系为基因组窝占山,如在同一山头上的公鸡被人猎去,母鸡照样坚守山头,继续繁殖后代。不过,此时它需临时去别的山头寻找公鸡交配,但公鸡喜欢羽毛绿黄油亮的漂亮“美女”,所以当多只母鸡同时出现在一只公鸡面前时,各自不得不对自己打扮献媚一场。交配以后,母鸡就藏身匿迹,躲避公鸡寻衅偷情,或偷吃蛋果,一直把小鸡孵化出来后,母鸡才露面现身。每年春天“惊蛰”节前后三天,小鸡正好长成,自当分居,另立山头。山头的选定是很讲究的,必须是有树有柴,有草有水,又紧靠农作物非常丰盛,尤以种荞麦、苞谷、油菜以作主食,草根、草尖、山荔子为副食的地方,这才便于栖身安居。


它的活动特点,就像工人上下班一样,很有规律。除因季节日照长短的迟早区分之外,一般每天早上六点带领小鸡出山觅食;八点当农家来到田土里作工了,它们即回山进行灰浴(则用鸡爪抓一土坑,再抓拂尘灰挠身);正午十二点又出山沿田、土、山、坑的边缘结合部游动一阵,下午一点左右,深入到庄稼可以遮身的田土中间去觅食;四点又回山间灰浴;当夕阳西下,林间幽静,此时它们就停止了一切活动,不声不响地落脚休睡。因是“鸡婆眼”关系,野鸡在夜晚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以防敌人偷袭,把它们一锅端吃掉,所以晚间入睡时,就有规则地每只相距2-3尺排列,一日一只被袭,余皆潜溜逃命。


根据野鸡这一基本活动规律,寻找它的影踪进而猎获之,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俗云:“早在田边墙坑寻,日往山顶灰池奔。午后树林阴凉处,夜捉瞎鸡十靠稳”。这就告诉猎人打野鸡的一个诀窍,早晨不要进山,只沿田边土坑去寻;上午去山顶的平坦空旷且又有茅草和参差不齐的灰堆里去找;下午去树高叶密的阴凉地方可以找到踪迹;当然晚上就只有捉瞎鸡了,不过野鸡羽毛与山色混为一体,很难发现,且瞎子耳朵灵,稍有惊动,则溜之大吉,所以猎人也很少晚上去捕捉野鸡的。捕猎野鸡还有个窍门要特别掌握的,当野鸡被鸟铳打伤或被猎犬惊飞,公鸡与母鸡逃飞落脚的地点,区别甚大。公鸡从此山起飞,专落他山转弯处的坑坎之下,而且迅即俯伏上溜。母鸡则恰恰相反,专落他山山颠,且落地即藏身隐蔽,全然不露声色。猎人照此前去捕捉,真是十拿九稳啊。正因如此,这位“活梅山”虽在工厂上班,利用工余和节假日赶山围猎,一生猎获的野鸡乃数以千计,最多一天在一个山头上猎获过十二只之多,真可谓是猎物自来、铳不虚发的“活梅山”啊。


“活梅山”赶山围猎,还得靠猎犬作为得力助手,因此对猎犬的选择,也有一番讲究的。比较理想的猎犬是选用贵州黄狗洞的狗种,据说这是当年二郎神出差凡间,在这里遗落的一只神狗未带回天庭。自此神犬落居凡间,遗传后代,所以这种狗特别机灵。选择猎犬要掌握的几个要素:一要眼晴大而且圆,显示目光逼人,炯炯有神,有一副机灵敏捷的神态;二要耳朵薄而且小略向前倾,很有顺风能听千里外之状;三要鼻孔空而且大,鼻子分槽要深,显示嗅觉灵敏;四要身材小巧玲珑,短小精悍;五要四蹄相称相配,前脚要直,后脚要弯,四爪要小而紧,形似铁锤落地,展翅欲飞之势;六要选掏凿尾巴,蔸大尖小,切忌卷尾巴,以防荆刺挂尾,刺破流血,而减弱追捕之力。训练时,要根据不同禽兽的不同活动规律,进行严格的技巧训练,还要训练出严格听从主人调遣命令和奖勤罚懒的约束力来。


当然,我拜访的这位“活梅山”还津津乐道地讲到,临行三声口哨,梅山自来耳语指点当天去向,出门测吉利,离家不回头,以及进山之前祭请守山梅山协作配合等等,也都为其艺精技高的本领,增添了一番“归洞成神”的神秘色彩。


千奇百怪庆梅山


由于梅山神既不是坐禅守庙领受现成香火,也不开坛摆阵招徕善男信女登场祭祀,其生活的主要来源,全靠惹是生非、降灾引祸而得炉香火,或享受个“愿心”。民间流传,大凡有人曾去过梅山所居的清凉树下,不久就发生了残脚伤手,或家养鸡鸭常被野狸偷袭叼吃,就认定是梅山作怪所为。于是,不是马上备齐香烛去清凉树下祭祀求情;就是向梅山神许下庆贺“愿心”,秋后偿还。


民间俗称“庆梅山”,即是主人偿还曾经向梅山神许下过的“愿心”。庆梅山与诸如庆阴司、庆娘娘以及庆玉皇大帝、南岳圣帝、关圣帝君、观士音菩萨等大神不同,尤其师教里的正宗与毛山教两派的庆法更有区别。毛山教一派的师公在庆梅山举行的各堂法事时,更显得千奇百怪,粗犷豪放。当邀请的师公3-5人挑箱肩担,吹响牛角步入主人之家,随即搬桌弄椅,布好坛场,接着依次进行法事。


1.请水搭灶


神灵是最讲究清洁卫生的,因此,第一场法事就是请水搭灶,师公必须穿戴全套法服,手持师杖棍,在主人的引导下,来到井水旁边,点香秉烛,躬身作揖,口中念念有词,向水神讨来泉水一担,甘露一缸。泉水用来擦洗坛场一应桌椅器具,甘露泡茶,以作整场法事的坛前供神和师公饮用。因为整个的庆贺法事,有许多烹调活动要在灶屋里进行的,给灶王爷增添了许多麻烦,所以把井水请来之后,就立即来到灶王面前,念唱一段《灶王经》,并向灶王爷讲几句敬请鼎力相助,密切配合,多多关照的恭维话。


2.请圣发疏


一场隆重的“庆贺还愿”活动,阴阳一礼,除了主神梅山神到位之外,还得恭请上司莅临指导,同行光顾捧场,下属到场呐喊。当然,凡是光临坛场的,除了逗耍几天,饱吃几顿之外,还可得个红包(打发香火礼物)的。所以这堂法事,师公就得以主人的名义,用黄纸写好一纸疏文(请柬)、疏文内容,当然要把主人的姓名地址,因何事向何神还愿,备办了何种礼物,还有何种要求等项写出,然后向各方发出:上请三三天象元始天尊、玉皇上帝、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一批元老光临,中请山神、水神、如来佛祖、五岳圣帝以及城隍土地,本宗阴司等各路神灵到场,下请五猖雄兵、五路伤亡以及荒野鬼妖来坛前听候差遣。千请万请,多路神灵,车马迎送,位位光临。


3.扎营立寨


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的神灵都请到了坛场挤满一室,如之奈何?所以,行这堂法事时,就得按照各自官位高低,身份贵贱,安排住宿歇息之处,这就要以厅堂坛前为中心,师公用师杖棍点凿五方,造就五座城楼。一曰砍倒青杨树,造起东方木城楼;二曰砍倒赤杨树,造起南方火城楼:三曰砍倒白杨树,造起西方金城楼;四曰砍倒黑杨树,造起北方水城楼;五曰砍倒黄杨树,造起中央土城楼。造就了这么多的楼堂馆所,当然就都有各得其所的安歇之地了。


4.进粮会宴


各方神灵安歇之后,就需进粮吃饭,此时还愿主人用一只钵子装上一升三角三厘米,由师公分发(撒播)到五方城楼,再将剩下的米倒入主人扯开的衣襟里,并口中念念有词:“粮米一粒变一担,一担变万担,口吃一粒,满门富贵,口吃一担,家财万贯。”请起各位神灵来,光吃几顿饭是不行的,还得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诸神久未相会,现在欢聚一堂酒宴席上就免不了要品茶叙旧,开怀畅饮了。本堂阴司祝酒行令,好话连篇:吃一杯,一发如雷,一家平安;吃双杯,双福双寿双甲子;吃三杯,三多吉庆,三元早中;吃四杯,四季常青四季发财;吃五杯,五子登科,五世荣昌;吃六杯,六合逢春,六位高升;吃七杯,七星高照,七星北斗;吃八杯,八台八轿,八面威风;吃九杯,九把蓝伞不离手,九九发达;吃十杯,十杯吃个全,吃个文武两状元。吃得快,发得快,子子孙孙有顶戴,三十年大兴,九十年大旺,人发千口,粮进万担。


5.差兵驱鬼


为了确保主人全家平安,免除灾祸,对于隐藏在院宅内的一切妖怪邪精,都应驱赶出去。梅山领受了庆贺愿心——受了大礼,又来了这么多位高权极的尊贵神灵光临捧场,理当出出神气,把自己随带的五猖雄兵,差遣出去扫除妖怪邪精。这时,只见师公用师杖棍穿凿一大把燃烧着的纸钱,火光熊熊围绕院宅的角角旮旮转圈圈,口里不断念着:“恶鬼妖鬼邪鬼蛮鬼,一切呜呼野鬼,赶出院宅,赶出槽门,赶出十万八千里。”村上围观的人群中那些年轻人,就用牛梢跟在师公后面抽打,表示打鬼、赶鬼、驱逐一切妖鬼。


6.蹈梅山(亦称踩梅山、和梅山)


这是庆梅山祭祀还愿整个法事的重头戏,所有的师公都得轮流出场,这晚村庄上围观的人也特别多。蹈梅山这堂法事,主要是表演梅山的身世和平生作为,并劝慰安分守己、好自为之等一套唱作功夫,但与此同时还得把梅山的难兄难弟难姐难妹等同类鬼神请出来,以同等礼遇安顿一番。为此,由师公扮演梅山等神鬼本相,依次出场:


①饿死鬼。一套鬼装,一副鬼相,手拿一块豆腐,狼吞虎咽,边吃边唱:“我是饿死鬼,面庞有三年冒洗,去年在张家饱吃了一顿,饿到如今还冒见稀饭一粒,今天来到李家不吃餐饱饭就不罢休。”


②刀剁鬼。手拿一把剁刀,作出乱剁乱砍的样子,口里唱道:“我是鬼刀剁,当年刑场一刀把头落,如今我东也剁西也剁,剁猪剁牛剁人头,只要我快活,不管那么多。”观众见刀光剑影,吓得颤颤惊惊,小娃子一个个钻到大人们的屁股后面躲起来,引起一场嬉笑。


③落水鬼。肩披一件棕片蓑衣,匍匐移动,做些落水鬼动作。口中亦喃喃唱道:“只因那年遭不幸,大水淹了宝庆城,不觉成了落水鬼,居无地方寻无门,来到坛前讨点呷,掌坛师傅行不行,能行喝杯清淡酒,不能我就马上行。”


④酒醉鬼。手拿一把酒壶东倒西歪,边走边喝边唱:“造酒祖先名杜康,草药米酒缸缸香,李白饮酒成了仙,酒醉脸红关云长,我今十碗喝进肚,一命鸣呼见阎王,阎王又赐千杯酒,限我三天要喝光,搬开脑壳往下倒,千醉万死不冤枉。”


⑤游坛阴司。身着法衣头簪,手提一根师杖棍,神志懒洋,慢慢道来:“我当了一世的师公,吹了一生的牛角,只因家贫如洗,死后冒醮,庵堂不准进,寺庙也不要,哪个坛场都把我当成卵吊,如今只好游坛游坛,混餐游饭。”


⑥瞎子精。身着破烂,双目失明,手提一只破篮子,用一根拐棍敲敲打打,来到坛堂中央唱道:“香油炒菜锅老火,郎冒丢姐姐丢我,姐要丢我我冒法,只有烧香敬菩萨,一状告到阎王殿,阎王要我先交钱,无钱朝贡理难平,把我打翻地阳尘,一连打了一百板,屁股打个大眼眼,如今无钱又无药,只想死来不想活,大哥大嫂行行善,给我瞎子散几个。”此时,瞎子就将破篮子伸向观众,尤其是其中行善好施的头面人物面前,几角几元甚或上百元的源源不断丢入篮子里。一场法事下来,几百上千元票子就可到手,这是师公的外快,不论多少,主人是不加干涉的。因此,师公在行这堂法事时,特别卖劲(一般是由为主的师公扮演瞎子),凡是送钱多的要根据不同身份,还得临时凑几句押韵的恭维话,当场颂唱,对生意经纪人唱道:“这位大人想得开,百元大洋也舍得,从此生意更旺盛,金银财宝滚滚来。”对老师就唱:“这位先生学问高,教起学生好上好,十年寒窗勤努力,个个都是状元郎。”对有身分的人就唱:“这位官人不寻常,虎背凤眼额头宽,今天施舍百元钱,定上京都作大官。”唱得各自口笑心痒,说不定还有又一次二次三次继续往破篮子里投钱的。


 

傩戏表演剧目《瞎子精》


⑦上洞梅山。肩扛一支鸟铳,“笛、笛、笛”吹着口哨,东瞧瞧,西看看,探头探脑,似在寻找猎物,还不时把鸟铳端在手里,作瞄准、扣机之状,把围观的妇幼儿童吓得偏头闪躲,又引起一场哄笑。当然,对自己的身世也得作番交待。


⑧中洞梅山。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鸭梢,口喊:“来呀!来呀!来!来!来!”作放鸭之状。同样也得唱段身世。


⑨下洞梅山。撩起裤管,拉起衣袖,肩背一张鱼网,边走边撒网,有时还故意网住三两个小孩,口称:“好财喜呀!网住了几条大鱼哩,快来捉呀!”引起小孩尖叫,观众嘻笑。也免不了把自己的身世表述一番。


⑩吊颈伤亡。双手捧根绳索,再将绳索拉开,手执两端不断晃动,不断说唱、把如何离娘出嫁,怎样持家创业,丈夫又怎样不学好,打牌赌博输光家屋,虐待妻儿子女,如今只有悬梁上吊,了此残生。唱得凄凄惨惨,悲悲戚戚,揪人心悬,催人泪下。


⑪产难伤亡。头罩一块红布,身着红衣红裤,显得满身血污,手提一只篮子,篮子里放把剪刀,边走边唱,十月怀胎如何吃亏,一朝分娩如何喜悦,又是怎样遇到不幸,难产丧命,成了产难伤亡。唱得心惊肉跳,尤其那些身怀有孕的妇女更是惊恐万状。


⑫梅婆蒂主。这是扮演最后一个上场的。师派毛山教对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善良且又轻俏浪漫,一身老太婆装束,一步三蹴,摇摇晃晃,开口唱道:“老娘生得墨墨黑,不打水粉看不得,三斤荞粉打完了,还是一个煤炭色。”游动一圈后接念:“老娘本姓宋,天天不得空,昨夜弄到两块钱,今天解小手,小肚子有点痛,呀哟、哟、哟!”又转动一圈:“老娘生得好,好比河南枣,外面皮打皱,里面口味叽也还好,呀哟、哟、哟!”再后就喊起三洞梅山、吊颈、产难两伤亡的名姓,责怪他们冒得收心,不该将自己专管的鸟铳、鸭梢、鱼网、剪刀、吊颈绳索乱丢乱放。最后,又向掌坛师傅打听,此地可否安身?当回答此地不能停留时,即表示要将自己的崽崽女女带回清凉树下,再不来这里作孽造怪了。


7.迎相送圣


这一般分两段时间,两堂法事来进行的。


迎相。由两个师公面捂木偶,扮成一对老年夫妻(本堂阴司,亦说土地公婆),谓之本坛主人,来到槽门外,唱一些恭候欢迎多路神灵光临坛场的客套话,也作一些老夫老妻诙谐幽默的粗野表演,把各路神灵迎到坛前。


 

傩戏表演剧目《阴司公婆十八相送》


送圣。师公扮相,表演与迎相相同,只是唱词道白不同,当然就应讲:“承蒙多方神灵相助,本场法事圆满完成,现在厚礼相送。有殿堂归殿堂,无殿堂请去十字路上,再回归自己原来安居的老地方。”然后,在槽门外的十字路上摆上隆重的三牲祭礼和茶酒果品,烧纸点香,秉烛作揖,恭请各路神灵领受香火随带归去。还有点残羹剩汤,就让那些未请自来的闲游野鬼食用了。


整个“庆梅山”的法事活动,到此就圆满结束。


除了还愿“庆梅山”之外,还有一种“勒梅山”的法事,则是某人如果要暗中报复某一位仇人,即请师公行“勒梅山”之法,通过祭祀梅山之后,就勒令梅山去对仇人施行惩罚,甚至索取性命。这是一种缺德的法事,所以师公一般是不轻易答应行事的。


梅山神是梅山文化区域里的土特神灵,在中华大地诸多众神中,还难排上座号,但是梅山文化区域里的民间却对梅山神非常信仰和崇敬。梅山教派既不是祖传师教一脉相承,也不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神灵派系,更无规范严谨的文字相传。它的产生和发展,是这一区域里的广大民众基于对那些身世寒微,从事的职业又很低贱,但却有对该项事业身怀绝技的人的一种向往和敬慕,从而形成这一区域里一种特定的自然文化现象。为了抛砖引玉,故对梅山教派进行初浅的探讨,以为深入研究梅山文化的专家学者们提供点滴素材。


注:本文系1995年10月湖南省首届梅山文化研讨会论文,后刊发于《邵阳师专学报》1996年12月第6期。文中插图(含作者肖像),均选自黄镇著《梅山拾萃》,内部资料,2000年印刷出版。


作者简介


黄镇(1932—2005),汉族,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沙子坪乡,曾先后在隆回县法院、县委工交部、县经委等部门工作,为县文史编委、辰河诗社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常搜集、整理地方民间故事和民俗文化资料。先后在《民间文学》《楚风》《新花》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个人诗集《石岭草》、散文集《家乡情》等,主编《隆回县工业志》。研究梅山文化的成果主要有:湖南省首届梅山文化研讨会(1995年新邵县)发表论文《梅山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祭祀活动》,第二届梅山文化研讨会(1997年安化县)发表论文《梅山文化区域里的捏煞风俗》,第三届梅山文化研讨会(2003年隆回县)发表论文《巫术流传与民俗信仰初探》,在《民俗曲艺》期刊1998年5月第113期发表作品《湖南省隆回县沙子坪乡无量冲的还愿庆梅山》(5万余字),2000年将个人前期有关梅山文化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为专著《梅山拾萃》(内部资料),法中合作项目“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提交调查报告《梅山师公的法器、法服与面具》(2006年)。

1-2204111150442L.jpg

 

黄镇先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