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000 - 0000 - 0000

书讯|李新吾 李志勇 李新民著《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

作者:0738fc 2021-12-08 20:25:17 来源:新化房产网

《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重要的区域文化研究著作。在结构上,共分8章26节,86个专题报告,计55万字,图片近100幅。报告内容即围绕书名的三个词组: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分三大部分展开。


本书即以湖湘核心“梅山峒”为聚焦点,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从蚩尤是湖南人、蚩尤屋场在梅山娄底、梅山峒的成型经过、梅山峒族群的构成、他们的生存状态、维系文化属性的方式和载体、师夷长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八个方面,陈述本书作者的看法。


作者结合文献和文物进行了长期广泛的田野作业,对以湘中古梅山峒山地为中心、以原始稻作族群为源头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古梅山峒是湖南地域建省的胚胎”“梅山蚩尤文化是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灵魂”等观点。


1-21120R02F1314.jpg


作者简介


李新吾,男,汉族,1953年出生于新化县洋溪镇,冷水江市文联主任科员。社会兼职为中国民协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南省民协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


李志勇,男,汉族,1967年出生于冷水江市矿山镇,收藏家。社会兼职为湖南省民协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冷水江市文联副主席。


李新民,男,汉族,1959年出生于冷水江市涟溪桥,冷水江市公安局一级警督。社会兼职为湖南省民协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冷水江市文联副主席。


 


李志勇、李新吾、李新民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蚩尤是率先北上开发中原的湖南人


第一节  古籍中对蚩尤的记载

一、蚩尤是神农氏最后一位炎帝


二、蚩尤与黄帝的合与分


三、蚩尤形象的被异化


四、蚩尤最终成为多面体形象


第二节  考古发现的蚩尤北拓信息


一、石器时代手鼎作为神农氏的开拓者标志出现在湖南


二、史前帝王传说为考古发现提供解说


三、湖南神农文化元是中华史前文化的主导元


第三节  苗人传说和古歌中传颂的蚩尤


一、关于现代苗人的一般情况


二、苗族族源传说中的蚩尤


三、苗族古歌中传唱的蚩尤


第四节  蚩尤是第一个“不死”的湖南人


一、蚩尤“不死”缘于执法自裁


二、败于“女魃”反证蚩尤是南方人


三、当代出土傩面终将蚩尤固定为湖南人


第二章  “蚩尤屋场”在湖南娄底


第一节  “蚩尤屋场”地名及“地主”信俗对蚩尤的记忆


一、关于“蚩尤屋场”地名的调查报告


二、“枫神山”和枫树崇拜民俗中显示的蚩尤信息


三、关于“地主”饕餮纹饰及其与蚩尤有关的物证


第二节  民间文艺曲目中的蚩尤信仰文化元素


一、《傩头狮子舞》


二、《舞春牛》


三、《唱太公》


第三节  民俗文物对蚩尤崇拜传统的印证


一、魂瓶上承载的蚩尤信息


二、建筑装饰物上的蚩尤崇拜文化元素


三、从澧县到涿鹿到“蚩尤屋场”之间的链接

 

第三章  梅山峒是蚩尤遗族凝聚成的“馅核”


第一节  先生梅山,后生“湖南”

一、史籍中给出的“梅山峒”时空记述


二、“梅山峒”的存史时段考辨


三、“梅山峒”的存世空间考辨


第二节  “梅山峒”成型的时空链接


一、青铜时代蚩尤遗族再聚湖南元


二、铁器时代中原封建文化催生了“梅山峒”


三、宋神宗变法经略“梅山峒”


四、“梅山峒”归化过程今述

 

第四章  蚩尤梅山聚族结茧


第一节  秦汉以前的“梅山峒蛮”族源

一、“梅山峒蛮”秦汉以前的主要成分


二、第四拨是主持北宋入编的“梅山苏氏”


三、苏氏选择“经制”的主、客观因素


第二节  “梅山”名称来源于回归南楚的第五拨蚩尤遗族


一、关于梅山名称含义的七种说法


二、关于梅山得名来历的五种主要说法


三、关于“梅山得名于梅鋗”说的辨析


第三节  “梅山”结茧于先人的“楚国”情结


一、保存“初(楚)国”记忆的部分梅山巫辞


二、巫辞中的“梅山”具像


三、“梅山”承载着先楚游猎族群的祖源记忆


第五章  神秘奇诡的茧中裂变生涯

 

第一节  梅山峒黎民的社会组织

一、军政教合一的路溪峒甲序列


二、血肉相连的新生代氏族集群


三、执政机构的组织方式:盟主制


第二节  峒区社会的经济生活


一、战时黎民的物质生活特色


二、源远流长的冶金铸造业


三、资水河道与河边的古瓷窑


第三节  梅山峒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原始的二元世界观及其载体


二、奇诡瑰丽的民间艺术


三、越传越神的武术与医药


第六章  彩蝶“汉服”孕胚胎


第一节  与封建政教制度的“游方”


一、吸纳优惠的政治教化


二、战乱孕育的湖南省域胚胎


三、“士大夫”情结的双赢回馈


第二节  古老族群结构的重整


一、接受外来移民


二、官军进山屯垦


三、苗瑶畲汉诸族分蘗


第三节  大把拿来的封建主流宗教元素


一、佛教的传入、流变和影响


二、道教的引入、流变和影响


三、“闾山临水夫人陈靖姑法派”的引入和影响


四、宗教元素的作用是缓和民族冲突

 

第七章  深藏民间的梅山蚩尤文化基因库

 

第一节  奉家山区“梅山教”虎匠与师公的异同比较

一、阐事主体的异同


二、阐事对象和方式的异同


三、比较梅山教虎匠与师公异同的认知


第二节  杨源张坛师公与道士的异同比较


一、杨源张坛的现状、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


二、杨源张坛师公与道士的共同之处


三、张坛师公与道士的表层特征区别


四、张坛师公与道士内坛结构的区别


五、师公与道士在法事中的身份与职能的区别


六、师公与道士阐事方式的区别


七、张坛师公与道士师承来历的差异


第三节  梅山师公是蚩尤文化基因库的主要守护人


一、当代梅山师公的一般情况


二、验证师公法脉的巫傩手诀


三、维系师公“军巫”法统的阐事器物


四、蚩尤文化基因的承续


第八章  图腾式的蚩尤祖灵新群塑


第一节  梅山祖师翻坛倒峒张五郎


一、张五郎的猎神神格是多重历史元素的复合


二、张五郎名号与倒立形象的结合


三、张五郎行使职权时体现的“兵主”神格


第二节  梅山王侯都总管孟公太尉


一、孟公神的显性层面包含有行业神和猖神两个层次


二、隐形层面的神格与神位


三、“王侯都总管”亦即蚩尤祖灵的“汉装塑像”


第三节  太乙三齐金甲王爷韩王千岁


一、韩信成为梅山傩神的现状和背景


二、韩信履行神职是借用解祭祀蚩尤的“行兵”科仪


三、韩信所部“洪门”称号出自梅山巫傩“红门”科仪


第四节  群塑具像差异显露出的文人手笔


一、神格、神职的共同之处


二、神性的差异之处


三、差异显露出了文人手笔


第五节  暂为“不死”蚩尤打个“万年”结


一、“梅山峒”是湖南省域的胚胎


二、蚩尤遗族是湖南人的主要先祖


三、梅山蚩尤文化是新生代“湖南元”的精魂

 

注释


后记


 


作者引言


认定“梅山蚩尤”为南楚根脉、湖湘精魂,我们以为,这样更接近史实。


我们讲的梅山,是湖南省的中部山地,地标是今天的雪峰山。


我们讲的蚩尤,是五千年前在河北涿鹿和黄帝打仗的那位先祖。


“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作为湖南土著,杨度的《少年中国歌》,曾令我们血脉贲张。1898年起,湖南死了个谭嗣同,死了个陈天华,再加些个黄兴、蔡锷、宋教仁,就终结了中华二千多年帝制,换来了整个民族的新生。这已确证湖南人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寄,只要湖南人在,中华民族就不会灭。


于是梁启超提出了“湘学”概念,并把首辑《船山遗书》、主修《宝庆府志》的新化人邓湘皋称为“湘学复兴导师”;其言外之意,是说湖南人这个地域性群体共秉的精气神,在大中华文化系统中源远流长,风标独树,自成一体。此后,探究湘人血气根脉,渐成“湖湘文化研究”一门显学。


但探寻湘人根脉,前辈学长谭其骧一句“湖南人十八九来自外省”,却成了一道迈不过的门槛。谭先生在湖南东北取湘阴、西南取靖州、湘中取宝庆三个点,把邓湘皋、郭嵩焘等湘学巨子所修方志收录的地方姓氏族源,按近代统计学方法分门别类做《由来考》,考校的结果显示出:近代湖南人,十八九是移民后裔。继起的探究者们觉得言犹未尽,再按文献学的方法,考校谭、陈、黄及其他湘学巨子们的师承,也得出结论:挽救中华民族,扭转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湖湘学派,脱胎于朱程理学,崛起于王夫之船山先生,也即所谓新儒学。


我们无意反质这些结论,只是有点纳闷:湖南人既“十八九”为移民后裔,那么其桀骜不驯、心忧天下、勇于任事、屡为人先的群体特质是怎么形成的?湖湘学派既脱胎于朱程理学,也即以维持秩序为主旨的新儒学,王夫之学说中所彰显的革命性又是哪来的?特别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众人都沉迷于“皇皇天朝、威被四海”幻影中的时节,振聋发聩的“师夷长技”之声,怎么会从一个出身湘中山地的儒家学子魏源嘴里喊出来?


1996年,学友康志刚说“新化有个蚩尤屋场”,我们不敢相信。2000年4月,大熊山林场发现了“蚩尤屋场”石碑,却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在湖南方言里,“屋场”本指宅基地,引申为“老家”。“蚩尤屋场”,其本义当然是“蚩尤的宅基地”,引申义,则是“蚩尤的老家”。


而蚩尤,不就是最先和公认的中华始祖黄帝过不去的那个人吗?


这可能吗?


图片


2000年底,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家陈子艾教授的指导下,针对“蚩尤屋场”石碑,设置了以下三串问题:


一、这块石碑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事、请谁雕刻的,原来立在哪里?立的地方是叫这么个地名吗?


二、如果那地方真是叫这么个地名,那么这地名是什么时候叫起的?是“蚩尤”两个原字吗?如果是,那又是什么缘由叫起来的,它与五千年前的蚩尤有关系吗?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让这个地名在与他成名的河北涿鹿相距几千里的偏远山区沿用下来?


三、最早使用这个地名的,是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用一个正统文人观念中著名的反派人物的名字来为一个地方命名?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来?在这里住了多久?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现在到了何处?


这些问题,无一不牵扯到湖南人的由来。而“湖南人的由来”(谭其骧语),前人已多有定论。不放下前人定论,我们的求解就无从着手。好在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湖南土著,熟悉湖南地理民俗。我们即从民俗学角度入手,走遍湘中山地的峰尖涧底,寻访大江南北的祖灵遗址,拜谒山前海外的院校学府,求教中外老幼各色学长。我们天天追踪线索,观考文物,爬梳资料,比对特征,不知不觉就耗掉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当然,以区区四千来个日夜,想完全弄清湖南历代先民上万年的文化积淀,那是痴人说梦。但就以手头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竟也足以勾勒出与前人不一样的初步结论,即书名所示:湖南人,多是蚩尤后代;湖湘精神,源自蚩尤。


这让人惶恐,但也让人痴狂。


我们知道,湖南以今天的大致辖区建省,始于清康熙三年(1664),此前曾有以“湖南”称“省”的短暂时期,却早在元至元十四年(1278)到十八年间。由此直溯到中国分省级政区之初,都是分属东、西两个另外的省级行政区。如唐代,东部湘江流域隶江南西道,西部沅水属黔中道;宋代,湘江隶荆湖南路,沅水则属荆湖北路。而东西之间的资水中段,即今湖南版图的中心位置,却一直有个“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蛮峒”存在。如果我们把湖南地域比做一个饺子,梅山峒则正是这个饺子的馅核。馅核外皮的成型,却早在秦汉之际。而先民捅破外皮,即孕生了建省的胚胎!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以“梅山峒”作为中心节点,以时空为经、族群为纬,以田野资料印证典籍记述和地下文物,去辨析“蚩尤屋场”的来历。其结果,竟不仅和大多学人的观点不一样,而且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科书说法也大相径庭:


湖南确是蚩尤的老家。早在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古老的湖南就率先进入了农耕时代,经济发达,实力强大;不仅开创了神农盛世,神农氏首领炎帝也成为了南北部落联盟的总盟主。而蚩尤,起初是炎帝最得力的部族首领、南北两大执政官之一。他不仅把南方的农耕稻作文化传播到了北方,而且创造发展了原始手工业,使自己的部族迅速强盛。在盟主败北、族群濒危的急难时刻,又是他挺身而出,取代炎帝对抗强敌,最终兵败而以身殉职。


蚩尤的这种富于开拓、勇于创新,严明法纪、敢于担当的能力和行为,虽不为后世封建迂腐文人所理解,但一直受到黎民百姓的尊崇。苗族的五大支系,至今都尊他为始祖;汉族的阚、姚等姓氏,也一直坦承本族源自他的血脉。王夫之以南明“行人”自称,蛰居“瑶山”二十年,袭承蚩尤的精魂而重新审视理学道统。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则公开赞颂蚩尤是“中华第一革命家”!


 


他的“屋场”在新化,是因其地当南楚“梅山峒”核心地带,涿鹿大战后其盘瓠、善卷与大禾三大支族裔在这里长期隐居,使之自秦汉以降,均为“生苗巢穴”(清潘宗洛语),免遭中原王朝更替之乱。宋熙宁五年(1072),被称为“梅山峒蛮”的蚩尤族裔因“王安石变法”之惠,开始吸纳并融入汉封建文化以应对生存危机,最终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切身体会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警号,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前仆后继引领救亡,使“湖南人”在“神农氏”沉寂五千年后,再次崛起为民族的脊梁。


我们以为,这才是湖南人桀骜不驯、心忧天下、勇于担当、屡为人先和坚韧、顽强、忠烈、重诺守信并与时俱进等不同于他省人及儒家道统的精神特质之所由来。


为了能说明上述心得,本书即以湖湘核心“梅山峒”为聚焦点,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从蚩尤是湖南人、蚩尤屋场在梅山娄底、梅山峒的成型经过、梅山峒族群的构成、他们的生存状态、维系文化属性的方式和载体、师夷长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八个方面,陈述我们的看法。在陈述中,来自古籍名著的引文,我们以括号说明所在篇目。学界已成定论的观点及新的说法,我们引述时只做简单介绍,另以小注说明出处。我们自己的调查所得,则将详细说明。为便于论者质疑,有些不常见的材料,我们将尽量完整录入。目的只有一个,求教方家,以图更有效地接近史实。


在陈述结构上,本书共分8章26节,86个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即围绕书名的三个词组:梅山蚩尤、南楚根脉、湖湘精魂,共分三大部分展开。


第一个大部分,为第一、二两章。第一章《蚩尤是率先北上开发中原的湖南人》,从文献、文物考古和民族三个角度,报告对上古蚩尤基本情况的分题调查结果。第二章《“蚩尤屋场”在湖南娄底》,从民俗角度,报告在当代湖南娄底地区民间调查取证的结果。这两章的阐述重点在“梅山蚩尤”,即将散见于湘桂渝黔滇等省区、苗瑶汉侗壮等民族、时间跨度达上下六千年,特质与属性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的多种蚩尤文化元素,集中在一处比照陈述,为蚩尤与湖南梅山的关系做了梳理,也为下文集中解析“梅山”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大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古梅山峒是蚩尤遗族凝聚成的“馅核”》,主要以文献梳理和实地踏勘比对的方法,对《宋史》给出的古梅山地域空间范围做出基本认定。第四章《蚩尤梅山聚族结茧》,则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民族和民俗学的解析工具,报告对宋代“梅山峒蛮”族群属性、渊源来历的调查结果。第五章《神秘奇诡的茧中裂变生涯》,则是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所得,解析蚩尤遗族被称为“梅山峒蛮”时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文化形态。在陈述顺序上,这个部分,是以“梅山”归化的宋代为节点向前追溯,对第一部分的六千年前和现代民间社会这个时间上的大跨度,进行必要的时空链接,重在阐述北宋及以前之梅山,确系“南楚之根脉”。


第三大部分,报告的着眼点自然就落到了蚩尤是“湖湘之精魂”上。这一部分,包括第六、七、八章。第六章《彩蝶“汉服”孕胚胎》,主要从民族学角度,以文献和田野调查的民俗资料,以系统论的方法,综合运用比对、排除法,报告对“梅山峒蛮”在北宋中叶接受朝廷“经制”以后,历经宋、元、明、清王朝更替而发生的族群演变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致变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调查结果。第七章《深藏民间的梅山蚩尤文化基因库》,则是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宗教学、傩戏学和民俗学角度,重点剖析两个典型个案,报告认定民间巫傩习俗是梅山蚩尤文化主要承载体的依据。第八章《图腾式的蚩尤祖灵新群塑》,也是以同样的解析方法,集中剖析张五郎、孟公、韩王三个“图腾式”土著傩神的定型来由、文化内涵及其影响,以阐释近代以来湖湘文化巨子群体精神层面上共呈的“担当”特质,之所以凸显的思想渊源、文化背景。


本书涉及的学科众多,线索繁杂,而我们三人,却无缘对所涉学科学有专工,书中错谬,恐非主观愿望能避。为尊重历史,敬祈各界方家不吝赐正!


分享到: